2019年5月10日,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發(fā)布題為“India’s anti-satellite test presents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Will it take advantage?”評論文章,作者是安全與戰(zhàn)略-外交政策高級研究員弗蘭克A.羅斯。文章主要觀點如下:
在今年3月的一次演講中,總理莫迪宣布印度加入了一個高級俱樂部。繼美國、俄羅斯和中國之后,印度成功測試了破壞性反衛(wèi)星武器,摧毀了一顆位于外太空約300公里的衛(wèi)星。莫迪強調:“我們開發(fā)的新能力并非針對任何人……這是為了確保印度快速增長的一項努力。”
印度為什么決定測試這種武器,特別是考慮到反衛(wèi)星測試產生的碎片對外層空間環(huán)境的長期安全性和可持續(xù)性產生會負面影響?此外,印度的測試會對美國的政策以及關于外太空行為準則未來更大規(guī)模的國際辯論產生什么影響?
印度決定進行該測試是由一些國際和國內政治因素驅動的。雖然特朗普政府對其初步反應是混亂和不協調的,但這一事件可能為美國政府提供機會,推動美國領導并加強國際規(guī)范,防止外層空間發(fā)生碎片事件。特朗普政府能否足夠聰明地利用這個機會?
印度的動機
就密切關注印度軍事太空計劃的觀察者而言,其最新舉動并不特別令人驚訝。自2007年以來,印度一直對外太空的軍事化表示重大關切,當時中國利用外太空863公里高度的“風云”-1C衛(wèi)星進行了反衛(wèi)星試驗。該測試在低地球軌道上產生了3000多塊碎片,但也證明了中國有能力使軌道上的衛(wèi)星處于危險之中。美國和前蘇聯以前都展示過這種能力。
2010年1月,當時的印度國防研究與發(fā)展組織負責人V.K.薩拉斯瓦特明確表示,印度不會在未來的太空軍備競賽中落后,特別是與中國相比。他聲稱,“印度正在整合可用于使衛(wèi)星失效的各種技術”,并且“我們正在努力確保太空安全并保護我們的衛(wèi)星。與此同時,我們也正致力于如何拒止敵人利用其太空資產”。
除了與中國競爭之外,另外兩個因素可能是印度決定進行測試的原因。首先,印度可能希望確保在實施國際試驗禁令之前已經展示了摧毀衛(wèi)星的軍事能力。事實上,莫迪總理在3月27日的聲明中特別指出,“今天的測試并沒有違反印度加入的任何國際法或條約義務。”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印度的核武器經驗。例如,印度于1974年測試核裝置時,“核不擴散條約”已經生效,因此印度被排除在條約規(guī)定的公認核大國俱樂部之外。
印度的國內政治也起了作用。隨著莫迪參加連任競選活動,反衛(wèi)星舉動提供了向印度選民證明的另一個機會,即在他的領導下印度確實取得了大國的地位。
美國上屆政府與印度在空間安全方面的合作
在經歷一段起伏不定的雙邊關系之后,自20世紀90年代末克林頓政府的最后幾年以來,美印關系的總體發(fā)展軌跡基本上是積極的。它在喬治·W·布什政府期間繼續(xù)得到改善,特別是批準了美印民用核合作倡議,該倡議為發(fā)展民用核合作提供了框架,同時使印度更加符合國際防擴散標準和作法。民用太空倡議方面的合作也是改善關系的一個因素,但空間安全方面并非如此。
這種情況在2014年9月莫迪總理訪問華盛頓期間發(fā)生了變化,美國和印度同意將太空安全納入雙邊議程。這次訪問的美印聯合聲明指出,美國和印度同意“開始就維持外太空環(huán)境的長期安全和可持續(xù)性展開新的對話,包括外太空的空間態(tài)勢感知和防撞”。美印隨后在2015年3月奧巴馬政府時期和2016年2月在新德里舉行了兩次會議,討論了各種與太空安全有關的問題。有關工作組的第3次會議于2019年3月13日在華盛頓特區(qū)舉行,根據一份聯合聲明,雙方“討論了太空威脅的趨勢,各自國家的太空優(yōu)先事項以及雙邊和多邊論壇的合作機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