陳文,市檢察院一分院機關黨委辦公室主任,從書記員到檢察官,從跑辦案到坐辦公室,作為檢察人,今年已是第32個年頭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,作為老檢察人的陳文,見證著檢察官辦案條件從一支筆兩條腿,到測謊儀、無人機等高科技加入的巨大變化。
辦案曾靠一支筆兩條腿
“陳文不光寫得一手漂亮的鋼筆字,而且速度可快了!”見到陳文之前,他的同事如是說。“寫字的速度都是當年抄報告、做筆錄練出來的。”陳文告訴記者,他與檢察的緣分要從1986年的春天說起。當年,剛畢業(yè)的他考進了當時的四川省重慶市人民檢察院,辦公地點在上清寺。
陳文回憶說,當時,他們的辦公室里只有吊扇,一個處室只有一部電話,院里僅有幾輛車。那時,院里雖然有印刷機,但打字速度慢如蝸牛。因為辦公室不夠,他們的辦公室被安排在了會議室的一個角落。“那里,既是我們的辦公地點兼休息室,也是我們的問案場所。”陳文稱,雖然辦公設施非常簡陋,但比起基層檢察院的辦案條件來,已算是好的了。
“那個時候沒有電腦,所有的材料全部靠手寫。”陳文稱,一份審查報告一般都有幾十頁,最快也要抄一個工作日,而且要求正楷字,抄好后送辦案檢察官或相關領導,發(fā)現有哪里不妥當,或者需要進行修改,這份報告就得再次重抄,每次抄完,手腕都會發(fā)酸。
“我們辦案不光在主城,還要下區(qū)縣。”說起外出辦案,陳文稱,當時基本都靠兩條腿走。因為那時單位車輛不多,根本就忙不過來,他們外出問案只好坐長途大巴,外加區(qū)縣沒有通高速,去一趟潼南等地,一個單面就要七八個小時。如果能順利地找到人問案,最快一去一回就要花上三天,其中有兩天的時間都得花在路上。
接受電腦培訓辦案大大提速
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,科技的發(fā)展,道路交通的巨變,檢察辦公環(huán)境也在悄然改變。如辦公電話、車輛都有所增加,并開始配備相機,辦公室里的吊扇換成了空調。到上世紀90年代,處里開始給內勤配備電腦,專門用來錄入報告、處理文書等。
2000年前后,電腦開始大量用于工作中,陳文和同事們被分成多批次,專門去學習電腦的使用,并要求通過等級考試。“過不了的,還得補考。”陳文稱,后來,他們每人配上了一臺電腦,雖然不能上網,但處理文書,撰寫審查報告啥的,再也不用一遍又一遍地用筆抄寫,大大提高了辦案效率,計算數據和分析數據更是走上了“快車道”。
陳文稱,為了辦案,他們要對很多相關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,以前調閱案卷,清查賬冊,基本靠手工復制和計算。特別是遇到財務報表等計算量大的情況,經常是賬本和會計憑證等都堆成了一座小山。沒有電腦前,他們一般要專門抽調幾個人對這些數據進行計算分析,一干就是幾天甚至幾周。配備電腦后,他們再不用像以前那樣一個個地重復計算,生成的數據也一目了然。而且通過辦案軟件,錄入的一個個案件形成了辦案的大數據。通過分析,還能直觀了解到辦理某種案件的突破口,也能幫助相關主體有效地預防犯罪的風險。
有了高科技 辦案更快捷高效
“現在,我們是人手兩臺電腦,一臺辦案,一臺上網查資料。”陳文感慨地說,如今的辦案條件,可以說是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出門辦案,不僅車輛有保障,還配備有數碼相機、手提電腦等一系列的現代化辦案設備。隨著高速路的投用,更是大大縮短了路途時間。隨著辦案越來越規(guī)范化,辦案問人,還設置有專門的辦案區(qū),里面配備有同步錄音錄像,還配有測謊儀等一系列高科技設備。
陳文透露,就在前不久,該院民行科在對一污染企業(yè)進行公益訴訟前的調查取證時,還用上了無人機,將企業(yè)偷排及污染情況拍攝得一清二楚,證據拿得死死的,這在早些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。
陳文在采訪結束時表示,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,科技的不斷發(fā)展,一定會有更多高科技的設備出現在檢察官的辦案中,辦案也必將越來越透明、公開、公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