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外媒報道,日本無人機公司iROBOTICS將與美國Sabrewing Aircraft將合作舉辦一項名為“Pacific Drone Challenge”(太平洋無人機挑戰(zhàn))的活動?;顒幽康暮芎唵危褪菫榱?ldquo;創(chuàng)造新歷史”。
據(jù)了解,比賽規(guī)則如下:參賽無人機將從日本仙臺出發(fā),橫跨約8300公里長的太平洋海域,率先到達美國加州的隊伍就獲得此次勝利。此外,飛行過程中,還附加了“無人飛行、不能著陸、無補給”這三個限制條件。無人機也不能使用“熱氣球、火箭”等輔助飛行方式。
比賽難度如何
雖然此次比賽聽起來簡單,但是仔細看下絕非易事。我們從“無補給、無人飛行、不能著陸”這三個限制條件來進行簡要分析。
首先,“無人飛行”這一點可能是限制條件中難度最小的一點。先明確一點,本次比賽所說的“無人飛行”是指無人操作,也就是說全過程除了監(jiān)測參賽無人機以外,不能夠對其下達任何跟比賽有關的指令。那么要實現(xiàn)從日本到美國的遠距離飛行,而且面對太平洋海域的水紋、氣流等因素影響,就必須要求無人機擁有良好的定位導航系統(tǒng),才可脫離無人操作的范疇。目前在無人機上采用的導航技術已經很發(fā)達,主要包括慣性導航、衛(wèi)星導航、多普勒導航、地形輔助導航以及地磁導航等,因此“無人飛行”相對來說更好解決。
第二點,“不能著陸”。在小編看來,這是對無人機主體各部件性能極大的挑戰(zhàn)。無人機整體架構中,飛控系統(tǒng)和動力系統(tǒng)是其核心部分,每一個零件都尤為重要。8300公里的長距離飛行又不能著陸,參賽無人機只能處于懸浮或者前行狀態(tài),那么無人機的核心 控制器 、電機等部件都處于長時間運作狀態(tài),其工作效率會有所下降、散熱度會增加,因此如何保障核心零部件的性能,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。
第三點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“無補給”。“無補給”意味著參賽無人機要么使用初始攜帶的能源飛到終點,要么通過自給自足的方式持續(xù)補充能源。在2016年,采用太陽能電池的“陽光動力二號”無人機就完成了圍繞地球飛行一周的創(chuàng)舉,但是太陽能電池負載過重也會嚴重影響無人機的飛行速度。無論如何,不管是采用近來熱議的鋰空氣電池也好,還是太陽能電池也好,只要能使用高續(xù)航力的電力系統(tǒng),或許就贏在起跑線上了。
美日作何應對
面對如此高難度的挑戰(zhàn),美日雙方作為主辦方,兩邊的參賽隊伍也提前透露了部分信息。
上圖分別是美國的Sabrewing Aircraft參賽機模擬圖以及日本的iROBOTICS參賽機模擬圖,雖然只是展示了參賽機模擬圖,具體機體尚未得知,但是從這里面我們也可以看出雙方的戰(zhàn)術意圖。兩邊的共同點在于都采用了固定翼作為機身的一部分,與傳統(tǒng) 無人機 相比,固定翼能夠提供更大的飛行里程,更適合長距離、長時間飛行;雙方的區(qū)別也十分明顯,美國的Sabrewing Aircraft參賽機的四個螺旋槳采用垂直于地面的方式裝配,而日本的iROBOTICS參賽機四個螺旋槳則平行于地面。
美日各有優(yōu)劣,中國尚未出手
小編猜想,美國隊采用這種設計機型類似噴氣式戰(zhàn)斗機,通體輕巧,可能更傾向于以速度取勝,但是機身看起來也稍顯薄弱不知能否禁得起太平洋上風浪的考驗;而日本隊參賽機看起來穩(wěn)定性更好,其頂部看起來像是太陽能電池板,也許他們會以續(xù)航為主,穩(wěn)中求勝,但是看上去也沒那么靈活。雙方的參賽機都各有優(yōu)劣,不知道到時會發(fā)揮怎樣的表現(xiàn)。
另外,該項比賽的具體日程到現(xiàn)在還沒有確定,全世界任何一個無人機團隊都可以申請參加,但必須經過獨立的第三方機構檢測,以及日本民航局和美國聯(lián)邦航空管理局的認證,才可以參與其中。
說到這里,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國無人機。雖然目前沒有消息表明中國會有哪個無人機團隊會參加該項賽事,但是在全球無人機發(fā)展浪潮中,中國無疑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。此前新聞發(fā)布會上,國新辦就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無人機出口增長了93。4%,增勢強勁。在消費無人機領域,無人機龍頭企業(yè)大疆就占據(jù)了全球70%的市場份額。如此亮眼的市場表現(xiàn),與我國先進的無人機技術密不可分,假如中國隊也參加“橫跨太平洋無人機大賽”,不知道冠軍頭銜會花落誰家呢?
文章來源:中國高科技門戶